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柳南动态

关于扶贫资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柳南区审计局  |    2023-02-07 16:27    |   作者:

2021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科学、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既能为脱贫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也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动能。本文以柳州市柳南区为例,从审计视角出发,探讨乡村振兴相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扶贫资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扶贫资产管理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审计力量。

一、扶贫资产的定义

扶贫资产是指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行业部门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社会扶贫和村集体资金等资金投入扶贫领域形成的资产。

二、扶贫资产的分类

目前,扶贫资产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扶贫资产的性质、使用目的、经营方式划分为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经营性资产三类。其中,到户类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以建档立卡户为实施主体,明确给予贫困户的各类资产;公益性扶贫资产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饮水、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经营性资产包括产业扶贫所形成的生产基地和配套设施、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等,也包括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形成的股权、债权等权益性资产。

三、扶贫资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近期开展的乡村振兴专项审计发现,脱贫攻坚期间,柳南区共投入资金10925.36万元,形成扶贫资产284项,其中公益性资产225个,资产原值7835.94万元;到户类资产40个,资产原值1905.90万元;经营性资产19个,资产原值1183.52万元。这些扶贫资产在脱贫攻坚期间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产业发展提升动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扶贫资产底数不清、管护制度缺失,运营方式单一、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资产的效益。

(一)资产底数不清

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扶贫资产点多面广、项目实施分散化、经营回报零星化,所形成的资产情况不明、底数不清。一是部分项目实施时间跨度长,从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未建立扶贫资产台账,也未组织开展专项资产清查,很多扶贫资产虽已确权到村,但村委无法完整提供准确的资产现状和价值等方面信息。二是部分资产未按要求登记入村财务账核算。也未在“三资”管理平台上登记,村委对各类资产的底数不清。三是清产核资的专业性较强,基层普遍缺乏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才,评估、登记扶贫资产台账不准确;四是无专人管理扶贫资产,村干部流动性强,离职交接时往往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资产增减变动数据不清。

(二)管护运营制度缺失

乡村振兴审计中发现,扶贫资产管理规范制度相对缺乏,扶贫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情况。部分扶贫资产在移交给村集体后,一些村集体资产管理具体责任人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部分资产管护或经营不善导致资产减值的情况,如部分产业道路路面破损,部分经营性资产厂房、设备闲置,部分安全饮水项目水井、蓄水池、水泵损坏无法使用等。

(三)资产运营方式单一

乡村振兴审计中发现,柳南区19项经营性资产,资产原值1183.52万元,其中,以资金投入形成的获取收益的资产16项,资产原值710万元,投入农业产业的资产3项,资产原值473.52万元。经营性资产运营主要以资金投入形式获取收益为主,方式较单一。审计发现,2020-2022年,柳南区经营性扶贫资产未按期兑现投资收益共88.92万元,经营性资产投资存在一定风险。

(四)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审计发现,部分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方式的透明度不高,缺乏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制约,利益联结落实不到位,收益账目不清,经济效益不持续,脱贫户未能从经营中获取收益,农户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审计建议

(一)摸清底数,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台账。柳南区各相关单位要对脱贫攻坚以来投入形成的扶贫资产要进行全面排查,精准评估和登记扶贫资产台账,对扶贫资产的数量、资金投入、形态、运营现状、受益范围、收益分配方式等要做到清晰明了。

(二)完善制度,加强对扶贫资产的运营管护。柳南区各扶贫资产管护责任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扶贫资产管护运营制度,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增强扶贫资产管护责任人的管护意识,探索多形式管护模式,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多渠道多方式筹措管护资金,推进扶贫资产持续健康运营。

(三)拓宽资产运营方式,防范扶贫资产投资风险。柳南区各相关单位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采取多种经营性资产运营方式,降低经营性扶贫资产单一运营方式产生的风险,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四)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发挥扶贫资产效能。柳南区各相关单位要制定和完善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机制,明确收益分配比例,增强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方式的透明度,及时公开收益分配方案,切实保障农户在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中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