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洛满镇凤山村蔗种培育基地选种、运种热火朝天。村民们手中的机械剪伴随着“喀嚓”声快速一张一合,一根根粗壮的蔗茎应声而落。在蔗田的另一侧,村民将蔗茎剥叶修整,切出一段段符合种植标准的双芽段,装袋等候运送到客户手中。
凤山村蔗种培育基地(芦晓峰 摄)
“我们基地选种新品种蔗种,短短2个月的时间蔗苗就长了一米高,且分出了很多侧芽,这个品种有抗倒伏、高产等特性,吸引很多甘蔗种植户来购买蔗种。”基地负责人周思刚说。据周思刚介绍,基地培育的蔗种一年可以收割两季,按照目前的长势预估,每亩地一年预计产出优质蔗种芽15000个,全年蔗种销售收入预计有400多万元。此外,基地还聘请周边村屯的村民打草、施肥、砍苗,丰产季节每天用工量达100多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村民在打包装袋蔗种(芦晓峰 摄)
该基地所在区域原来是大片的桉树林,从桉树林到干蔗田的转变,是洛满镇积极推进耕地流出整治的一个成功实践。该镇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服务,大力推广糖料蔗种植,将流转出的土地迅速复垦为集中连片的优质蔗田。2024年以来,洛满镇恢复耕地9300多亩,已经种植糖料蔗6400多亩。预计2025/2026榨季,洛满镇糖料蔗入榨量将达到25万吨,实现收入1.3亿多元。
蔗农采收糖料蔗(芦晓峰 摄)
甘蔗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延伸,洛满镇看准时机,引进加工企业,提升甘蔗加工处理效率,循环利用甘蔗叶,推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并行。
在位于露南村的瑞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内,工人将未剥叶的甘蔗放入分步式机收料斗,经过进料、切断、除杂等工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甘蔗处理。“我们可为蔗农提供砍、装、运输进糖厂等一条龙服务,使用分布式机收与传统人工砍收相比可降低砍收成本30元/吨左右,还可以实现蔗叶离田。”企业负责人黄梦军说。
工人利用分步式机处理甘蔗
此外,那些曾经在田间地头被焚烧或丢弃的蔗叶回收后一部分送到发电厂变成生物质燃料;另一部分经过加工被送到洛满镇大型肉牛养殖基地,成为饲料的原料。
近年来,洛满镇以甘蔗产业为核心,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大力推进机械化种植与收割,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在延伸甘蔗产业链上持续发力,从蔗种培育到糖料蔗加工再到蔗叶综合利用,形成了“种植—加工—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也让甘蔗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日前,洛满镇凤山村蔗种培育基地选种、运种热火朝天。村民们手中的机械剪伴随着“喀嚓”声快速一张一合,一根根粗壮的蔗茎应声而落。在蔗田的另一侧,村民将蔗茎剥叶修整,切出一段段符合种植标准的双芽段,装袋等候运送到客户手中。
凤山村蔗种培育基地(芦晓峰 摄)
“我们基地选种新品种蔗种,短短2个月的时间蔗苗就长了一米高,且分出了很多侧芽,这个品种有抗倒伏、高产等特性,吸引很多甘蔗种植户来购买蔗种。”基地负责人周思刚说。据周思刚介绍,基地培育的蔗种一年可以收割两季,按照目前的长势预估,每亩地一年预计产出优质蔗种芽15000个,全年蔗种销售收入预计有400多万元。此外,基地还聘请周边村屯的村民打草、施肥、砍苗,丰产季节每天用工量达100多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村民在打包装袋蔗种(芦晓峰 摄)
该基地所在区域原来是大片的桉树林,从桉树林到干蔗田的转变,是洛满镇积极推进耕地流出整治的一个成功实践。该镇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服务,大力推广糖料蔗种植,将流转出的土地迅速复垦为集中连片的优质蔗田。2024年以来,洛满镇恢复耕地9300多亩,已经种植糖料蔗6400多亩。预计2025/2026榨季,洛满镇糖料蔗入榨量将达到25万吨,实现收入1.3亿多元。
蔗农采收糖料蔗(芦晓峰 摄)
甘蔗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延伸,洛满镇看准时机,引进加工企业,提升甘蔗加工处理效率,循环利用甘蔗叶,推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并行。
在位于露南村的瑞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内,工人将未剥叶的甘蔗放入分步式机收料斗,经过进料、切断、除杂等工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甘蔗处理。“我们可为蔗农提供砍、装、运输进糖厂等一条龙服务,使用分布式机收与传统人工砍收相比可降低砍收成本30元/吨左右,还可以实现蔗叶离田。”企业负责人黄梦军说。
工人利用分步式机处理甘蔗
此外,那些曾经在田间地头被焚烧或丢弃的蔗叶回收后一部分送到发电厂变成生物质燃料;另一部分经过加工被送到洛满镇大型肉牛养殖基地,成为饲料的原料。
近年来,洛满镇以甘蔗产业为核心,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大力推进机械化种植与收割,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在延伸甘蔗产业链上持续发力,从蔗种培育到糖料蔗加工再到蔗叶综合利用,形成了“种植—加工—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也让甘蔗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