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柳南动态

柳南区这对90后夫妻靠“3秒剥笋”火了!直播盘活家乡味~

来源:精彩柳南  |    2025-09-05 19:00    |   作者:

“这是我们百乐村种植的大头笋,螺蛳粉里的酸笋正是用这种笋腌制的,口感鲜香脆爽。”3日上午9点半左右,柳南区一对90后种笋夫妻在视频平台开起直播。

画面中,一名男子正在为刚采摘的竹笋剥壳。只见他用菜刀抵住竹笋底部,轻轻用力,刀口沿着笋身划出一道曲线,轻松切开了厚实的笋壳,随后双手掰开壳,露出鲜嫩的笋肉,整个过程仅耗时三四秒钟。

“比机器还快”“太丝滑了”“这刀工厉害”……越来越多的网友涌入直播间,被男子3秒剥笋的技能吸引,点赞量持续攀升。

黄谣能和妻子沈巧在直播。

剥笋的男子名叫黄谣能,是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90后竹笋种植户,在后台跟网友互动的则是他的妻子沈巧。2019年,在外打工的夫妻俩为了照顾孩子,辞去工作,回到百乐村,跟着父母一起种笋、卖笋。

百乐村有种植竹笋的传统,黄谣能家里种笋多年,但他年少时参与不多,缺乏种植经验,以前也只是在村里看别人剥笋。回乡后,一切从零开始,他天没亮就跟着父母到竹林里挖笋,又跟着父亲学剥笋。“不难,我用一天就学会剥笋。”黄谣能勤快,手脚麻利,渐渐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了种笋、剥笋的主力。

百乐村麻竹林里,笋农砍伐老竹以待新笋破土。(资料图)

剥笋6年,黄谣能摸索出一套技巧:开笋壳不能切直刀,下刀时带一定的弧度,可避免刀把顶到笋壳,减少阻力,提升效率。如今,黄谣能剥笋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有时他一个人剥壳,旁边六七人削皮也赶不上他的速度。

作为90后新农人,夫妻俩巧妙地运用手机这个“新农具”。2020年,沈巧开始在视频平台直播夫妻俩种笋、挖笋、剥笋的日常。黄谣能娴熟流畅的剥笋技能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我们天天看他剥笋习惯了,没觉得他剥得有多快,直到网友在直播间刷屏‘这刀工绝了’‘比机器还快’,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这手剥笋的本事早就成了旁人眼里的‘绝活’。”黄谣能剥笋视频的单条播放量最高达一千万。夫妻俩顺势开了网店,出售新鲜的笋切片、笋干等笋制品。

流量带来销量,黄谣能家竹笋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十多亩扩展到如今的七十多亩。沈巧做过销售,想方设法扩展销售渠道,深入挖掘竹子、竹笋的附加值。她通过网上联系收购竹叶的公司,将竹叶卖了出去。剥下来的笋壳可以打碎后做饲料,目前她正在接洽相关养殖企业。

望着儿子和儿媳通过手机直播卖笋,父亲彭产殷不禁感慨道:“年轻人做事比我们老一辈脑筋灵活。”以往将竹笋运到市场售卖、坐等买家上门的传统销售方式,在新农人新颖思维和模式的引领下,为传统的竹笋种植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柳南动态
柳南区这对90后夫妻靠“3秒剥笋”火了!直播盘活家乡味~
来源:精彩柳南 时间:2025-09-05 19:00

“这是我们百乐村种植的大头笋,螺蛳粉里的酸笋正是用这种笋腌制的,口感鲜香脆爽。”3日上午9点半左右,柳南区一对90后种笋夫妻在视频平台开起直播。

画面中,一名男子正在为刚采摘的竹笋剥壳。只见他用菜刀抵住竹笋底部,轻轻用力,刀口沿着笋身划出一道曲线,轻松切开了厚实的笋壳,随后双手掰开壳,露出鲜嫩的笋肉,整个过程仅耗时三四秒钟。

“比机器还快”“太丝滑了”“这刀工厉害”……越来越多的网友涌入直播间,被男子3秒剥笋的技能吸引,点赞量持续攀升。

黄谣能和妻子沈巧在直播。

剥笋的男子名叫黄谣能,是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90后竹笋种植户,在后台跟网友互动的则是他的妻子沈巧。2019年,在外打工的夫妻俩为了照顾孩子,辞去工作,回到百乐村,跟着父母一起种笋、卖笋。

百乐村有种植竹笋的传统,黄谣能家里种笋多年,但他年少时参与不多,缺乏种植经验,以前也只是在村里看别人剥笋。回乡后,一切从零开始,他天没亮就跟着父母到竹林里挖笋,又跟着父亲学剥笋。“不难,我用一天就学会剥笋。”黄谣能勤快,手脚麻利,渐渐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了种笋、剥笋的主力。

百乐村麻竹林里,笋农砍伐老竹以待新笋破土。(资料图)

剥笋6年,黄谣能摸索出一套技巧:开笋壳不能切直刀,下刀时带一定的弧度,可避免刀把顶到笋壳,减少阻力,提升效率。如今,黄谣能剥笋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有时他一个人剥壳,旁边六七人削皮也赶不上他的速度。

作为90后新农人,夫妻俩巧妙地运用手机这个“新农具”。2020年,沈巧开始在视频平台直播夫妻俩种笋、挖笋、剥笋的日常。黄谣能娴熟流畅的剥笋技能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我们天天看他剥笋习惯了,没觉得他剥得有多快,直到网友在直播间刷屏‘这刀工绝了’‘比机器还快’,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这手剥笋的本事早就成了旁人眼里的‘绝活’。”黄谣能剥笋视频的单条播放量最高达一千万。夫妻俩顺势开了网店,出售新鲜的笋切片、笋干等笋制品。

流量带来销量,黄谣能家竹笋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十多亩扩展到如今的七十多亩。沈巧做过销售,想方设法扩展销售渠道,深入挖掘竹子、竹笋的附加值。她通过网上联系收购竹叶的公司,将竹叶卖了出去。剥下来的笋壳可以打碎后做饲料,目前她正在接洽相关养殖企业。

望着儿子和儿媳通过手机直播卖笋,父亲彭产殷不禁感慨道:“年轻人做事比我们老一辈脑筋灵活。”以往将竹笋运到市场售卖、坐等买家上门的传统销售方式,在新农人新颖思维和模式的引领下,为传统的竹笋种植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主办单位:柳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柳南区发展和改革局
地址:柳州市柳南区潭中西路10号柳南区政府元信大楼11楼
电话:0772-3725701 邮箱:lnqfgj@163.com
网站标识码:4502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