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柳南动态

厚植中美民间友好根基——飞虎队常设展览开幕式现场特写

来源:精彩柳南  |    2025-09-09 14:29    |   作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7日,飞虎队常设展览在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开展。中美社会各界人士齐聚柳州,共同讲好“飞虎队故事”、赓续“飞虎队情谊”、传承“飞虎队精神”。

嘉宾参观飞虎队常设展览。 全媒体记者 黄蕊 摄


01  五大主题勾勒完整历史脉络

飞虎队常设展览总面积6000平方米,通过丰富的实物资料、场景还原和先进的展陈方式,清晰勾勒出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的完整历史脉络。

9月7日下午,柳州市军事博物园面向公众开放,群众走进园区观展。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摄


进入大厅,一组飞虎队群雕立刻抓住人们的视线,生动展现了中美空军携手作战、军民团结一心的深厚情谊与热血过往。

展览设置五大主题展区,分布在一至二层。第一主题“飞虎队组建”展区连通两层立体空间,用四个单元系统阐述时代背景,28米长、270度的环幕投影搭配悬空战机模型还原空战场景。一楼还设有第四主题“中国共产党与飞虎队”、第五主题“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二层则为第二主题“虎啸长空”与第三主题“并肩战斗”。“虎啸长空”展区聚焦飞虎队保卫滇缅公路、护航驼峰航线等事迹,展出战斗时空分布图和防空观察哨实景;湘西会战和驼峰航线通过油画、投影与场景立体呈现。“并肩战斗”展区则以高度复原的场景,重现中美军民协同作战画面。

9月7日,在柳州市军事博物园,群众参观飞虎队常设展览。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摄


展陈形式多样化、国际化,表达的方式故事化。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副主任王普生表示,亲情、温情、爱情等穿插在展览中,意在充分表达有血有肉的历史,让观众更亲切生动地感受到中美之间这段珍贵的友谊。

展陈设计突破传统模式,通过“实物+场景+科技”的三重呈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特色鲜明、特点浓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潘汁说,飞虎队常设展览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展览规模宏大、展品众多、手段丰富、感情浓厚,反映了飞虎队在中国的历史,带领观众一同重温历史、怀念先烈、永续友谊。


02   以物证史以物叙事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的10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涵盖了与美国飞虎队及中美军民并肩抗战相关的多个品类,既有反映飞虎队组建、作战、训练等历程的实物遗存,也包含见证中美军民协作、文化交流的珍贵物件,更有承载着战争记忆与两国情谊的标志性物品。

非常值得驻足观看的重点文物包括:中缅印战区(CBI)飞虎队丝巾、美国军用望远镜、美制排雷器、飞虎队使用的美制电报机、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美制步话机、1942年的芷江机场抢修队证章、《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紫心勋章、驼峰航线C-87型运输机残骸、中国人赠予飞虎队队员的铜龙纹瓶等。

展厅里,还有一些特别有故事的文物,如杰妮・克里普纳捐赠的除了铜龙纹瓶,还有一封泛黄的书信,记录着她伯父霍华德令人感慨的故事——这位首批飞虎队员1943年牺牲后,其战友便写了这封信告知噩耗,而她祖父始终不愿相信,持续给儿子写信。杰妮的父亲艾弗莱特为报兄仇,毅然辍学加入援华航空队,将炸弹投到东京。


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在展示陈纳德将军的亲笔签名信。 全媒体记者 赵伟翔 摄


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此次捐赠了200多件藏品,包括一封十分难得的陈纳德将军的亲笔签名信。他表示,通过捐赠飞虎队相关藏品,能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明白和平的珍贵,珍视中美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结下的友谊。“共享光荣”小组成员卢百可等外国友人也捐出了一批飞虎队相关藏品。

卢百可讲述当年寻访经历。 全媒体记者 黄蕊 摄


活动当天,现场还迎来一位88岁的访客——广西鹿州监狱退休警官陈家凯。他向柳州市军事博物园捐赠了一封十分特殊的来信:这是坠机牺牲于鹿寨县新胜村二兴屯石榴河畔的杰瑞姆・艾森门的弟弟写给他的信,信中感谢他为自己的哥哥立碑修坟、常年祭扫。

这些文物和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美民间友谊的象征,让那段情谊在时光中永恒传承。


03   续写双向奔赴的民间情谊

现场,中美观众一起观展,相互交流,反响热烈。

“我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中国社会对我的接纳,以及对我父亲一生的缅怀与致敬。”老兵约瑟夫·库珀之女盖尔·库珀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他感到无比、无比自豪,也深切地思念他。我非常乐意推动飞虎队文化的中美交流,我也一直努力这样做。”

老兵约瑟夫·库珀之女盖尔·库珀与父亲的旧相册合影。 全媒体记者 赵伟翔 摄


杜立特航空队老兵罗德尼罗斯怀尔德的外孙罗斯·坎特伯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这样的展览活动让中美两国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做出了牺牲,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希望我们能珍视这份友谊并将其延续下去。”

大致观展后,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讲解员蒙燕称赞,飞虎队常设展览恢宏大气,全面介绍了飞虎队,让公众更为了解。采访中,中国青年报广西记者站站长谢洋留意到,一位飞虎队后代在馆内驻足良久,用镜头记录下展区里的战斗场景与历史细节,他深受触动。

“展馆内容丰富详实,既借助科技手段还原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氛围,营造出强烈的时空交错感;又通过实物捐赠与历史场景的相互呼应,仿佛让人走进那段岁月。”谢洋说。


04   奏响中美友好的青春之歌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当手风琴的旋律与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同学们的歌声交织,现场的情谊更浓了。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等嘉宾,与同学们握手致意。谭韦宇茉是合唱团员之一,她分享:“特别意外,没想到演唱结束后,外宾们会主动过来和我们握手,备受鼓舞。”

通过这次活动,谭韦宇茉不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飞虎队帅气的制服、威风的战机更在她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我现在特别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将来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出一份力。”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原紫轩观展后,展览中的一张照片让她深受触动。她认为,作为青少年,首先要真正读懂这段历史、铭记过往,未来才能更好地肩负责任,为国家发展与中外友好作出贡献。

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温兴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将把展馆承载的这段珍贵历史融入日常工作,用真实的历史故事助力国际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友好交往的历程,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展览今后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免费开放。柳州市军事博物园主任谢玲表示,将进一步做好展馆向游客开放的工作,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功能,再深度挖掘展馆里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讲好“飞虎队故事”。



柳南动态
厚植中美民间友好根基——飞虎队常设展览开幕式现场特写
来源:精彩柳南 时间:2025-09-09 14:2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7日,飞虎队常设展览在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开展。中美社会各界人士齐聚柳州,共同讲好“飞虎队故事”、赓续“飞虎队情谊”、传承“飞虎队精神”。

嘉宾参观飞虎队常设展览。 全媒体记者 黄蕊 摄


01  五大主题勾勒完整历史脉络

飞虎队常设展览总面积6000平方米,通过丰富的实物资料、场景还原和先进的展陈方式,清晰勾勒出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的完整历史脉络。

9月7日下午,柳州市军事博物园面向公众开放,群众走进园区观展。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摄


进入大厅,一组飞虎队群雕立刻抓住人们的视线,生动展现了中美空军携手作战、军民团结一心的深厚情谊与热血过往。

展览设置五大主题展区,分布在一至二层。第一主题“飞虎队组建”展区连通两层立体空间,用四个单元系统阐述时代背景,28米长、270度的环幕投影搭配悬空战机模型还原空战场景。一楼还设有第四主题“中国共产党与飞虎队”、第五主题“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二层则为第二主题“虎啸长空”与第三主题“并肩战斗”。“虎啸长空”展区聚焦飞虎队保卫滇缅公路、护航驼峰航线等事迹,展出战斗时空分布图和防空观察哨实景;湘西会战和驼峰航线通过油画、投影与场景立体呈现。“并肩战斗”展区则以高度复原的场景,重现中美军民协同作战画面。

9月7日,在柳州市军事博物园,群众参观飞虎队常设展览。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摄


展陈形式多样化、国际化,表达的方式故事化。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副主任王普生表示,亲情、温情、爱情等穿插在展览中,意在充分表达有血有肉的历史,让观众更亲切生动地感受到中美之间这段珍贵的友谊。

展陈设计突破传统模式,通过“实物+场景+科技”的三重呈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特色鲜明、特点浓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潘汁说,飞虎队常设展览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展览规模宏大、展品众多、手段丰富、感情浓厚,反映了飞虎队在中国的历史,带领观众一同重温历史、怀念先烈、永续友谊。


02   以物证史以物叙事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的10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涵盖了与美国飞虎队及中美军民并肩抗战相关的多个品类,既有反映飞虎队组建、作战、训练等历程的实物遗存,也包含见证中美军民协作、文化交流的珍贵物件,更有承载着战争记忆与两国情谊的标志性物品。

非常值得驻足观看的重点文物包括:中缅印战区(CBI)飞虎队丝巾、美国军用望远镜、美制排雷器、飞虎队使用的美制电报机、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美制步话机、1942年的芷江机场抢修队证章、《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紫心勋章、驼峰航线C-87型运输机残骸、中国人赠予飞虎队队员的铜龙纹瓶等。

展厅里,还有一些特别有故事的文物,如杰妮・克里普纳捐赠的除了铜龙纹瓶,还有一封泛黄的书信,记录着她伯父霍华德令人感慨的故事——这位首批飞虎队员1943年牺牲后,其战友便写了这封信告知噩耗,而她祖父始终不愿相信,持续给儿子写信。杰妮的父亲艾弗莱特为报兄仇,毅然辍学加入援华航空队,将炸弹投到东京。


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在展示陈纳德将军的亲笔签名信。 全媒体记者 赵伟翔 摄


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此次捐赠了200多件藏品,包括一封十分难得的陈纳德将军的亲笔签名信。他表示,通过捐赠飞虎队相关藏品,能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明白和平的珍贵,珍视中美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结下的友谊。“共享光荣”小组成员卢百可等外国友人也捐出了一批飞虎队相关藏品。

卢百可讲述当年寻访经历。 全媒体记者 黄蕊 摄


活动当天,现场还迎来一位88岁的访客——广西鹿州监狱退休警官陈家凯。他向柳州市军事博物园捐赠了一封十分特殊的来信:这是坠机牺牲于鹿寨县新胜村二兴屯石榴河畔的杰瑞姆・艾森门的弟弟写给他的信,信中感谢他为自己的哥哥立碑修坟、常年祭扫。

这些文物和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美民间友谊的象征,让那段情谊在时光中永恒传承。


03   续写双向奔赴的民间情谊

现场,中美观众一起观展,相互交流,反响热烈。

“我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中国社会对我的接纳,以及对我父亲一生的缅怀与致敬。”老兵约瑟夫·库珀之女盖尔·库珀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他感到无比、无比自豪,也深切地思念他。我非常乐意推动飞虎队文化的中美交流,我也一直努力这样做。”

老兵约瑟夫·库珀之女盖尔·库珀与父亲的旧相册合影。 全媒体记者 赵伟翔 摄


杜立特航空队老兵罗德尼罗斯怀尔德的外孙罗斯·坎特伯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这样的展览活动让中美两国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做出了牺牲,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希望我们能珍视这份友谊并将其延续下去。”

大致观展后,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讲解员蒙燕称赞,飞虎队常设展览恢宏大气,全面介绍了飞虎队,让公众更为了解。采访中,中国青年报广西记者站站长谢洋留意到,一位飞虎队后代在馆内驻足良久,用镜头记录下展区里的战斗场景与历史细节,他深受触动。

“展馆内容丰富详实,既借助科技手段还原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氛围,营造出强烈的时空交错感;又通过实物捐赠与历史场景的相互呼应,仿佛让人走进那段岁月。”谢洋说。


04   奏响中美友好的青春之歌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当手风琴的旋律与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同学们的歌声交织,现场的情谊更浓了。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等嘉宾,与同学们握手致意。谭韦宇茉是合唱团员之一,她分享:“特别意外,没想到演唱结束后,外宾们会主动过来和我们握手,备受鼓舞。”

通过这次活动,谭韦宇茉不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飞虎队帅气的制服、威风的战机更在她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我现在特别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将来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出一份力。”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原紫轩观展后,展览中的一张照片让她深受触动。她认为,作为青少年,首先要真正读懂这段历史、铭记过往,未来才能更好地肩负责任,为国家发展与中外友好作出贡献。

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温兴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将把展馆承载的这段珍贵历史融入日常工作,用真实的历史故事助力国际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友好交往的历程,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展览今后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免费开放。柳州市军事博物园主任谢玲表示,将进一步做好展馆向游客开放的工作,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功能,再深度挖掘展馆里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讲好“飞虎队故事”。



主办单位:柳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柳南区发展和改革局
地址:柳州市柳南区潭中西路10号柳南区政府元信大楼11楼
电话:0772-3725701 邮箱:lnqfgj@163.com
网站标识码:4502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