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7日,《广西日报》刊发柳南区委书记肖源署名文章《政企联动,全方位护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文如下:
柳州市是西南工业重镇,提出了“人工智能+制造”的发展定位。柳南区作为柳州市重要工业主城区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维度“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场景,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层样本。
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城一地,能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置业,除了生产要素保障、产业链条上下协同等客观因素外,政务营商环境等内在因素往往起到决定性影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本质核心,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让人民评价,兼顾“德”与“才”,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站在企业的角度,尽最大的力量统筹和合纪合法合规应用好政务资源,以更精准、高效服务好企业发展。“德”是品格与初心,“才”是态度与行动。这要求我们时刻秉承为民之心,在政策制定与兑现、惠企纾困等方面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为企着想、为企解难。基于政企同心的理念,柳南区积极构建完善契合自身发展趋势、符合企业和群众期盼的规划政策体系、治理服务体系、基础支撑体系,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做好“工业110+”等惠企服务,用实事实绩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人工智能+制造”多场景呈现。当前,柳州市正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全方位护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柳州所需,柳南所能。柳南区在坚持大抓工业、大干产业、大兴制造业的实践路径中,扎实推进“一体两翼三园”建设,持续引导辖区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广泛收集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积极对接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等,全方位挖掘项目合作潜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柳南区多个领域的赋能应用,助力企业联动发展、产业协同升级及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三、积极拓展“人工智能+”产业版图。面向未来,柳南区持续在三方面深化探索:一是持续跟进与服务辖区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鼓励区内企业开放和挖掘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二是更积极关注辖区民营企业发展状态,知其声、解其难、助其力,共同在拓展“人工智能+制造”产业版图征途中同向奔赴;三是以更主动的姿态构建多元化招商渠道,吸引国内优质优秀人工智能企业落户辖区。同时,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创新行动,共同构筑政务、企业、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共同体。
编者按:10月17日,《广西日报》刊发柳南区委书记肖源署名文章《政企联动,全方位护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文如下:
柳州市是西南工业重镇,提出了“人工智能+制造”的发展定位。柳南区作为柳州市重要工业主城区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维度“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场景,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层样本。
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城一地,能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置业,除了生产要素保障、产业链条上下协同等客观因素外,政务营商环境等内在因素往往起到决定性影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本质核心,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让人民评价,兼顾“德”与“才”,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站在企业的角度,尽最大的力量统筹和合纪合法合规应用好政务资源,以更精准、高效服务好企业发展。“德”是品格与初心,“才”是态度与行动。这要求我们时刻秉承为民之心,在政策制定与兑现、惠企纾困等方面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为企着想、为企解难。基于政企同心的理念,柳南区积极构建完善契合自身发展趋势、符合企业和群众期盼的规划政策体系、治理服务体系、基础支撑体系,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做好“工业110+”等惠企服务,用实事实绩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人工智能+制造”多场景呈现。当前,柳州市正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全方位护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柳州所需,柳南所能。柳南区在坚持大抓工业、大干产业、大兴制造业的实践路径中,扎实推进“一体两翼三园”建设,持续引导辖区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广泛收集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积极对接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等,全方位挖掘项目合作潜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柳南区多个领域的赋能应用,助力企业联动发展、产业协同升级及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三、积极拓展“人工智能+”产业版图。面向未来,柳南区持续在三方面深化探索:一是持续跟进与服务辖区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鼓励区内企业开放和挖掘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二是更积极关注辖区民营企业发展状态,知其声、解其难、助其力,共同在拓展“人工智能+制造”产业版图征途中同向奔赴;三是以更主动的姿态构建多元化招商渠道,吸引国内优质优秀人工智能企业落户辖区。同时,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创新行动,共同构筑政务、企业、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