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柳南动态

基层反映自然村集体“三资”管理 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重视

柳州市审计局  |    2023-05-31 16:46    |   作者:黄柳香

近年来,柳南区审计局在开展部门、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或扶贫、乡村振兴等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延伸调查时发现,自实施村财镇管、建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平台以来,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村级财务得到进一步规范,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自然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一些村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资产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也未在“三资”管理平台上登记。如2022年在对村党组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抽查的几个村均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资产无专人管理,未定期组织开展专项资产清查、盘点,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账外,有的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有的办公设备等资产轻易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

二是自然村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村级财务人员多数由村干部兼任,普遍缺乏专业财务专业知识,财经政策法规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规范。如审计发现太阳村镇各村均聘请金账本财务公司代理记账,未按要求实行村财镇管;有的村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责任心不强,财务档案资料未及时归档,离职时未按要求移交;有的村财务报账员年龄偏大,无法熟练掌握各种财务软件操作方法,仍使用手工记账方法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效率低,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准确。

三是自然村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村未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资产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往来款结余较大且长期挂账等情况。如审计发现某村2022年9月末长期借款及一事一议资金等应付往来款项63.20万元、应付征地补偿款1050.86万元、应付土地青苗款262.11万元,均长期挂账未清理;柳南区各镇村均未制定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扶贫项目资产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存在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现象;有的村村务、财务公开不够透明,村民理财小组小组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很好起到监管的作用。

四是自然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一些村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坐收坐支、白条入账、大额现金支付及公款私存等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如审计发现太阳村镇某村2021年末将收到的土地流转款现存入银行,直接用于后续开支;2021年现金支付餐费等均以白条报账;2021年现金支付定工干部绩效,现金支付搭建钢架棚工程费等,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洛满镇某村未将出租房屋等资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存入财政专用账户,直接坐支;流山镇某村村委会主任代收村集体房屋租金、租房水电费未存入村委会公用账户,直接用于村委会各项开支,存在公款私存和坐支行为。

二、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三资”管理工作的责任划分,加强对村集体的指导和督促;村集体要指定专人负责“三资”管理工作,进一步清理核查,做好清产核资,建立健全“三资”台账,摸清家底,加强档案管理,完善账务核算。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完善“三资”管理平台,推进信息网络化管理,将“三资”情况录入平台系统,实行实时查询、监控。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管理水平。对村集体会计的任用、调换、免职等履行考核、报批手续,实行会计持证上岗,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对村会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村财务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和会计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水平。

四是健全监督机制,规范“三资”管理。加大村级财务、村务公开力度,民主推选理财小组成员,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监督力度;设立村集体“三资”代管专户,村集体资金统一在专户管理,规范村集体资金的收缴管用,杜绝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等现象。

位:柳南区审计局

联 系 人:黄柳香

联系电话:372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