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柳南动态

【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柳南区开展多彩活动迎七夕 传统文化共传承

来源:精彩柳南  |    2024-08-10 18:00    |   作者:

银山街道 航北社区

8月8日,航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浪漫七夕情意浓 民族团结心连心”DIY扭扭花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向大家讲解七夕节的由来、传说、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带领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七夕”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美好情怀。志愿者为大家准备了各种颜色的扭扭棒、花杆、包装袋等材料,大家跟着志愿者的步骤,边看边听边学,慢慢领悟,将手里的扭扭棒制作成“鲜花”。

(银山街道 航北社区 王玲玲)


潭西街道磨滩村

8月8日,正值七夕到来之际潭西街道磨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巧手编织,共话七夕”毛线玩具编织活动。

活动开始,志愿者老师给大家发放了材料包后,耐心地解释了毛线玩具的编织教程,随后,村民们开始进入跟练和钩织环节,大家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编织技巧,遇到不会的地方便主动请教老师,大家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小小的毛线团在大家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玩具。


天鹅湖社区

8月7日,天鹅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巧手做发簪”DIY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先介绍了发簪的源由、佩戴方式以及制作发簪的基本材料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分别按照材料的不同,分步骤进行制作,用铜丝将花瓣进行缠绕、固定,一步步制作出花朵、花蕊、叶子等配件。活动现场其乐融融,大家都专注于制作精美的琉璃发簪,将一个个零散的材料拼接粘缀,制作成一支支精美的发簪。

(柳南区天鹅湖社区黄美芳)

小知识:七夕的由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对爱的承诺。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南动态
【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七夕】柳南区开展多彩活动迎七夕 传统文化共传承
来源:精彩柳南 时间:2024-08-10 18:00

银山街道 航北社区

8月8日,航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浪漫七夕情意浓 民族团结心连心”DIY扭扭花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向大家讲解七夕节的由来、传说、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带领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七夕”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美好情怀。志愿者为大家准备了各种颜色的扭扭棒、花杆、包装袋等材料,大家跟着志愿者的步骤,边看边听边学,慢慢领悟,将手里的扭扭棒制作成“鲜花”。

(银山街道 航北社区 王玲玲)


潭西街道磨滩村

8月8日,正值七夕到来之际潭西街道磨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巧手编织,共话七夕”毛线玩具编织活动。

活动开始,志愿者老师给大家发放了材料包后,耐心地解释了毛线玩具的编织教程,随后,村民们开始进入跟练和钩织环节,大家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编织技巧,遇到不会的地方便主动请教老师,大家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小小的毛线团在大家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玩具。


天鹅湖社区

8月7日,天鹅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巧手做发簪”DIY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先介绍了发簪的源由、佩戴方式以及制作发簪的基本材料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分别按照材料的不同,分步骤进行制作,用铜丝将花瓣进行缠绕、固定,一步步制作出花朵、花蕊、叶子等配件。活动现场其乐融融,大家都专注于制作精美的琉璃发簪,将一个个零散的材料拼接粘缀,制作成一支支精美的发簪。

(柳南区天鹅湖社区黄美芳)

小知识:七夕的由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对爱的承诺。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办单位:柳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柳南区发展和改革局
地址:柳州市柳南区潭中西路10号柳南区政府元信大楼11楼
电话:0772-3725701 邮箱:lnqfgj@163.com
网站标识码:4502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