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区科技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科技局上半年科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促进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打造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加大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的力度,科技管理工作取得一些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贯彻国家、自治区科技大会精神 。我局进一步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力度,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开展“学习强国”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新时代讲政德模范》、《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领会区科技厅厅长曹坤华在2019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内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8次。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使党员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有所提高,思想道德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了公仆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
2、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 。实行政务财务公开,做到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杜绝独断专行,民主风气日渐浓厚。在柳南区人民政府信息网站上公开了项目申报程序、表格等,增强了办事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更好地开展工作; 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工作,按照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积极完成了统计、文体、档案、保密、应急、卫生健康、普法等各项工作任务,并按要求完成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落实职能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作用
1、引导工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1)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步伐。根据《“十三五”柳南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收集了一批科研项目;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上半年共申报柳州市科技局项目24个,提高企业的原生动力;加大对本级科技项目督导、验收工作力度,上半年收集整理10个到期项目,其中已通过专家验收8个。
(2)搭建创新平台,构建科技发展格局,完善服务体系。通过调研督查形式,查找问题,引导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完善。
(3)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挖掘科技型中小企业形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上半年我区有48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
(4)加大产学研工作力度,促进成果转化。将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各类高交会为平台,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各类高交会、展会,扩宽视野,寻求技术对接机会;鼓励行业技术突出、实验设施齐全、主攻方向明确的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提高科研水平,为我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2、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1)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促进农民科技素质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联合区农服中心,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采用农家课堂,现场会等方式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三下乡”、“科普大行动”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科技知识教育和培训。共举办节本增效综合农业新技术培训班等科技培训30次,培训农民200人次。
(2)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为基准,提升、完善生产基地、标准园的建设工作。拟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桑蚕高效养殖技术应用》、《豆角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模式试验示范》、《百香果种植方法的研究》,推动我区的特色种养殖,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3)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发挥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和科技指导作用。今年签订科技特派员5人,基本覆盖全区贫困村,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户产业发展,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成效。
(4)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结合各村特色产业发展,抓好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针对韭黄种植面积减少,发展以葡萄、百香果、竹笋、豆角、螺蛳为主的优质经济农作物。
3、抓好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活动。一是做好第一届“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申报工作。根据《“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积极组织及指导符合条件的学校申报,柳州市第十八中学及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2位同学获得“优秀学生奖”表彰;二是抓好科技竞赛组织工作。柳州市第十八中学在第34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以最高分蝉联科普剧竞赛冠军。
(2)组织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工作。一是持续做好永前西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情况的跟踪工作,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普教育特色品牌培育工作。指导和推荐柳州市竹鹅小学参加2019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评选,获中央奖补资金1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尚未形成,全社会R&D投入不足,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振兴企业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比例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有的还严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
(二)服务企业的科技中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中介、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公共技术服务等平台的建设滞后,政策扶持的领域不够宽,力度不够大,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创业的更高要求,科技产出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还不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产学研合作问题。产学研合作是快速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产学研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项目规模偏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没有足够吸引力的相应配套政策,对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引进、共建产业基地等给予扶持和引导,弱化了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力。
(四)全员劳动技能、科技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全员劳动者的整体技能、科技素养亟待提高,技术型的职工偏少,科技型的农民还不多,科技、技能培训的质量效果需进一步提升。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理念,落实“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制约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拉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转型为目标,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社会服务业支撑科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普工程五个方面开展下半年工作。主要措施有:
(一)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服务能力。重点强化四个方面职能:一是参谋助手职能,二是综合管理协调职能,三是公共服务职能,四是组织科技示范职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有为”赢得“有位”,广泛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放到着眼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群众利益的高度来认识。明确部门职能和创造必要的条件,认真负责,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壮大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1、加强项目调研,挖掘辖区现有企业潜力,做好科技项目支撑工业企业发展文章
(1)继续挖掘和培育辖区企业科技创新的潜力。做好科技项目的征集、评审工作,发挥科技项目扶持的撬杆作用,推动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创新。
(2)通过专项项目,培育重点企业推动企业加强集成创新,努力攻克主导产品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继续加大对上级项目的争取工作,发挥财政性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力争获得上级科技资金支持再创新高。
(4)发挥好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和督查,开展对已立项的科技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
2、通过后补助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和专业机构的积极性,努力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促进成果转化及应用,为柳州河西高新区的强力发展打下基础。
3、继续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拓展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层次合作,鼓励企业以项目为纽带与科研院所全面合作。
4、继续加强引导创新平台建设,使其健康发展。组织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团队、机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管理团队、服务水平、服务项目方面加强提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孵化器孵化能力;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调动创客积极性,利用辖区中小学校、社区、企业硬件设施开展众创空间工作。
5、举办柳南区2019年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路演方式挖掘有潜力的项目,帮助创业者们将头脑中的创意和想法逻辑化、结构化。从而选拔一批具有创造性的、成长性企业,为柳南区企业增添新活力,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潮。
(三)抓好农村特色产业科技工作,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积极稳步地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组织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
2、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帮助传统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休闲农业打造农业流通领域的知名品牌商,慢慢实现转型升级融入电子商务领域。
3、在原有农业结构和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示范工程,加强豆角、百香果、桑蚕等主要产业标准化生产与示范基地建设,在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新品种选育和高效种植、生态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培育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
4、加强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技能。通过继续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适合基层工作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
(四)抓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1、以自治区科协下发的2019年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内容为契机,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分别从健全工作机制、开展科普活动等方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全民创新工作。
2、重点抓青少年科技创新,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科技项目形式,探索新的模式。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关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