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 柳南区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2012-02-19 18:50   


根据《中共柳南区委员会关于制定柳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自治区和柳州市规划指导下制定的本纲要,对于今后五年内紧紧抓住机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回顾与展望

柳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时期(下称“十二五”时期,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是我区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妥善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新挑战,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柳南区发展突飞猛进的五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柳南精神,以建设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为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实施“二次创业”,促进了城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迈入了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的行列,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全区实现五大指标“三个翻二番”和“二个翻三番”。地区生产总值、三产营销总额、财政收入实现翻二番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9.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 134亿元,增长了6倍;三产营销总额从2005年的83.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0亿元,增长了4倍;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5.07亿元增至2010年的20.5亿元,增长了3倍。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三番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1.3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0.5亿元,增长了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5.21亿元增至2010年的57亿元,增长了10倍。

——城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们举全区之力,重拳出击,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河西工业区建设为龙头,依托柳工、五菱等主机厂大力发展配套型产业,做大做强工业。工业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迈入了工业强区的行列。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柳州市第一个实现工业产值超百亿的城区;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一百亿元;20109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广西县区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产值率先过百亿的城区。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柳南区以商贸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经济格局,带动了整个城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围绕谷埠街国际商城、新时代商业港、汽车贸易园等重点项目,推进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建设和培育,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了“桂中现代物流新商埠”。2006年三产营销额突破100亿元,2007年突破200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0亿元),2008年突破300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3亿元),2009年达到346.85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7亿元),2010年预计达到420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商贸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

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风貌改造,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金太阳”都市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和生态养殖园项目为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外来投资。五年来共引进招商项目235个,计划投资总额221亿元,累计实际到位资金209.34亿元,利用境外资金1.92亿美元,招商引资总额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外来投资总额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结构优化和快速发展。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以创业促就业的体系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十一五”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136元增加到2010年的18810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3.1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324元增加到2010年的8140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9.62%。坚持每年开展为民办实事的活动,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建设了一批“民心工程”。深入开展了“城乡清洁工程”,绿化美化城市,为居民营造了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关心关注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动工建设广西第一个城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训练综合大楼。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创造性地开展“村级接访”工作,把信访工作触角向下延伸,开启了一扇了解农情民意的新窗口,构建了一个解民忧的新平台,基本实现了“将矛盾纠纷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的目标,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09年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河西街道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五菱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称号,是广西唯一同时获得示范城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城区。开展了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团结和谐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加强了“平安柳南”建设。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各种义务巡逻队,群防群治,打造“平安柳南”。“天网工程”一期全面建成,荣获“自治区科技强警示范城区”称号;辖区治安状况不断好转,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连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2010年投入600多万对辖区116所中小学(幼儿园)设置警务室,配备专业保安,配备相应警械。柳南公安分局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优秀公安局”称号,是柳州市公安系统十年来的最高荣誉;柳南区法院成为柳州市唯一荣获并蝉联自治区“十佳法院”单位,创十多年来柳州市法院系统的最高荣誉;柳南区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集体一等功(广西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4个单位),是柳州市检察系统近30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区司法局及基层司法所多次荣获自治区先进称号,2010年柳南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区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科教文卫体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强了科技科普工作,荣获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和自治区科普先进城区称号。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实现“两基”达标,荣获柳州市、自治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明星教师”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正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欢乐柳江南”、“今日柳南”论坛等文化品牌逐步形成,2009年开展庆祝柳南区建区30周年系列活动,选出30名“建区30年来对柳南区有重大贡献和重大影响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完成了《柳南区志(1990-2005年)的修编工作。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荣获柳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8年荣获柳州市唯一的“文明城区”荣誉称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多项成果和活动获中央文明办、自治区和柳州市嘉奖。区委宣传部荣获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开展军民共建,做好拥军爱民、拥政爱民工作,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连续六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称号。

人口计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成立“关爱驿站”、“同乡会”、“新柳州人服务中心”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平台,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服务工作走在了广西前列,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县区”和“创新县区”。2009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夯实基层基础,为居民群众提供一流的服务。本级财政先后投入20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起了城区政务服务中心1个,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7个, 50个社区和16个村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是目前广西政务服务平台最好的城区。

经过“十一五”快速发展,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79%提高到2010年的10.63%,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52%提高到2010年的8.10%,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32%提高到2010年的10.25%;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2.6%提高到2010年的5.70%。柳南在柳州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主要指标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结果评价

经济发展类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122亿元

完成134亿元,年均增长46.7%

完成

财政收入

20亿元

完成20.5亿元,年均增长32.24%

完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9亿元

完成57亿元,年均增长61.36%

完成

工业总产值

170亿元

完成210.5亿元,年均增长58.03%

完成

三产营销总额

400亿元

完成420亿元,年均增长38.01%

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0亿元

完成130亿元,年均增长36.16%

完成

人民生活类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以下

控制在7以下

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10%以上

年均增长13.16%

完成

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10%以上

年均增长19.62%

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累计5万个以上

累计6.28万个

完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累计3000人以上

累计4000

完成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5%以下

控制在4.3%以下

完成



专栏2

                 柳南区与柳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年份

指标(亿元)

2005

2010年预计

柳州市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柳州市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512

19.43

3.79%

1260.3

134

10.63%

工业总产值

846.45

21.36

2.52%

2600

210.5

8.10%

固定资产投资

200.69

2006年)

5.21

2006年)

2.6%

2006年)

1000

57

5.70%

财政收入

80.19

5.07

6.32%

200

20.5

10.25%

柳南区与广西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年份

指标(亿元)

2005

2010年预计

广西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广西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4075.75

19.43

0.48%

9000

134

1.49%

工业总产值

3951.67

21.36

0.54%

10000

210.5

2.11%

固定资产投资

2246.57

2006年)

5.21

2006年)

0.23%

2006年)

8000

57

0.71%

财政收入

475.37

5.07

1.07%

1200

20.5

1.71%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柳南区“建设更高水平的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的关键时期。综合判断形势,柳南区发展在“十二五”时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从机遇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将进入空前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广西迎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历史性机遇,将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柳州作为西江经济带最大的工业城市,在西江经济带中的龙头地位将日益凸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逐步深入,柳州打造中国—东盟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汽车产业集群中心将拥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国际国内大环境对柳南发展总体有利。“十二五”时期,是柳南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重要时期。

从外部看,辖区内的柳工、五菱等主机厂在“十二五”期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为我们发展配套业、延伸产业链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内部看,我区在“十一五”期迈入了广西经济强区的行列,城区综合实力位居广西城区前列,河西工业区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建设阶段,必将带动我区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大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柳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清晰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措施,全区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提高,“扎实向上,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空前高涨,这为“十二五”时期加快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

从挑战来看,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柳州的发展重点向东,新一轮县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异常繁重,城乡二元结构仍然非常明显,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民生改善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柳南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三)“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动作为,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柳南精神,坚持“二产强区,三产富区,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建成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产业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都市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把柳南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

2、“十二五”时期发展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始终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城乡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内外开放、经济与社会等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工业和服务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根本动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区。

——坚持绿色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城区。

——坚持和谐发展。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富民、惠民、安民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自治区、柳州市党委、政府的目标任务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和柳南发展实际,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财政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三产营销总额达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300亿元以上。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做优一产”的思路,推动产业结构转变为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发展的新格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十二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9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5元,年均增长12%。就业更加充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教育质量和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管理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区形象大幅提升。“平安柳南”建设和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和谐柳南”建设取得新进步。

专栏3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增长类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00以上

17%以上

预期性

工业总产值(亿元)

600以上

24%以上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亿元)

200以上

24%以上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40以上

15%以上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70以上

10%以上

预期性

三产营销总额(亿元)

700以上

11%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30以上

12%以上

预期性

人民生活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000以上

10%以上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4000以上

12%以上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以下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6%以下


约束性

生态环境类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二、做大做强工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工业主导战略为指引,以产业升级为推力,以河西工业园区为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工业经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产业积聚,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配套优势,打造区域特色鲜明、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新型工业化格局,成为独具特色的广西工业强区。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5亿元。

(四)完善工业规划布局

按照“存量优化、增量集中、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思路,结合柳州市打造快环经济圈的思路,在河西工业区现有基础上,沿西鹅外环路向南延伸,科学规划,完善布局,构筑“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产业走廊(西鹅—拉堡工业走廊)”,形成工业产业向工业园区、工业走廊聚集的基本格局。

工业区一区与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柳工国际工业园”,重点引进为柳工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重点发展路面机械、通用机械、工程机械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件产业,形成机械产业企业集群。

工业区二区重点引进高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良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形成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企业集群。

工业区三区重点引进为主机厂微型车配套冲压件、塑料件、座椅、车身附件汽车空调等企业,重点打造成集微型车零部件生产、专用车生产的企业集群。

工业区四区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 “上汽通用五菱工业园”,重点引进发展中级轿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形成中级轿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集群。

继续沿西鹅外环路向南延伸,科学规划,完善布局,策划河西工业区五区、六区等项目,在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引进一批商业、居住、物流配送等项目,打造“西鹅—拉堡工业走廊”经济带。

(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力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以河西工业园区为平台,依托三大主机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柳南,大力培植为五菱、柳工配套的骨干企业。不断推进产业积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有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规模,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发展和壮大汽车、工程机械零配件产业。

——积极推进战略型新兴产业。积极引导企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培育工业产业多元化。在大力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同时,结合我区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发展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工业产业多元化。

(六) 完善产业发展要素 打造西部机械城核心区

积极完善河西工业区的规划,与主机厂一起做整体的片区规划。参照主机厂的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完善产业发展要素支撑。综合考虑科研、制造、贸易、物流、总部办公、人居用地的配置;考虑一、二、三产的衔接带动;考虑交通、物流的组织;考虑人才居住、教育、娱乐的人居环境;考虑工业文化的营造,把河西片区打造成为一个产业链更加完整、配套支撑更加完善的汽车、工程机械产业城。形成柳州市东有汽车城,西有机械城的格局。

专栏4

                         工业主要项目

河西工业区(一、二、三、四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柳州市五菱联发搬迁项目、上汽华域集团系列项目、广西柳工装载机大型机及出口机制造项目、柳州市银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扩大产能项目,福耀玻璃、大锰、晨德、广泰等公司新建厂房项目,柳州广菱模具、金旭、金茂、路遥、桂财等公司搬迁项目以及超顺、吉凯恩、虎森、贝铮达等公司扩大产能项目等。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和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推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升级。“十二五”期末实现三产营销总额700亿元以上,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以上。

(七)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围绕西鹅外环路、柳工大道沿路建设和发展零配件、农产品、粮油、日用百货等专业物流基地,为工业、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物流园区布局,重点推进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物流贸易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引导各类小型物流企业,通过搬迁、整合、重组,向外环路物流片区聚集,实现物流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

——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畅通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聚集的渠道。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发展及整合辖区科技投融资机构、产品和资源,形成集贷款、股权投资等全方位的综合经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的投融资服务,成为支持本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金融服务业在潭中西路周边,积极吸纳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形成金融业的集聚区,构架河西片区金融中心,提升区域金融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汽车服务业。着力建设汽车贸易园二期,发展集汽车展示、销售、维修保养和汽车文化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业,与汽车工业配套形成汽车产业链。加快汽配城项目的建设,完善汽车后服务功能,引导汽车服务业集聚发展。

(八) 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一批市场,将一些基础设施陈旧、功能单一、交通不便的市场,通过市场搬迁、改造、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重点对新风时代广场、汽车南站金鹅市场、柳邕机电批发市场等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一批现代化的新型大市场。继续对飞鹅片区、旧机场片区、河西片区等商业片区的业态进行提升。进一步加大对飞鹅商圈的培育力度,对商圈业态进行整体提升,优化布局和结构。积极引导旧机场片区的生活资料批发市场群及货运物流市场群向西外环路的现代物流园、大市场聚集。推进金绿洲星光大道等重点商贸项目,构架河西片区商业中心。全面升级改造辖区的集贸市场,调整农贸市场布局,新建一批集贸市场,进一步优化购物环境,方便群众生活

——社区服务业。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创办家政、养老物业、托幼、保洁、维修、婚介、商品配送等多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初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服务项目体系把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使社区服务成为城市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点。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

——房地产业。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加大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力度;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培育壮大房地产租赁市场

专栏5

                       服务业主要项目

现代物流业主要项目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广西柳州粮油食糖批发仓储物流贸易中心、东盟国际物流园区、西南物流中心、华厦物流等。

商贸流通业主要项目新风时代购物广场、汽车南站金鹅市场改造项目、柳邕机电批发市场、东盟小商品配送中心、新时代商业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星光大道项目、汽配城

农贸市场改造:五菱市场、河西市场、铁道集贸市场、永前市场、菜园屯市场改造等。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九)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通过不断策划新的子项目,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开发文笔山,发展旅游文化、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代养殖业,转变养殖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养殖生态园区项目。做好特色农业基地规划布局,推进以上等村为重点的韭黄基地建设,以四合村、长龙村、桐村为重点的万亩低产林(田)改造,以太阳村为重点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大以水库除险、农田排灌渠系、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争取中央及自治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力争“十二五”期内完成我区所有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大投入,加强协调,在“十二五”期内将近郊农村人口饮水纳入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范围及解决远郊农村清洁水源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村屯道路按有关标准规范设计、施工,完善配套设施和后续管护机制,力争“十二五”期内完成我区农村所有村屯道路硬化改造。

(十一)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加快推进基隆、渡口、磨滩、新云、帽合、门头、竹鹅等城中村的改造步伐,合理规划农民回建地、三产用地,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太阳村镇集镇规划,使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有效对接。加快太阳村镇的集镇改造项目,增强小城镇的集聚能力,引导资源向小城镇的有序流动。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改变桐村、四合等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

(十二)协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推进“金太阳”项目、现代养殖生态园区内的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在我区桐村、四合等行政村开展的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我区林改工作任务,落实好各项配套政策。

专栏6

                       现代农业主要项目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金太阳”项目(包括高经济产业园、台湾高经济园等子项目)、文笔山文化大观园项目等。

养殖业项目:柳州市现代养殖业产业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村道路硬化、自然村道路通达通畅等

产业基地工程上等村韭黄基地,四合村、长龙村、桐村万亩低产林(田)改造,太阳村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

五、加大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紧紧抓住自治区“两区一带”发展布局以及柳州市打造 “广西汽车城” 的发展契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柳州西部经济区发展,主动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全方位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合作,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规划,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引进有产业带动和影响作用的大项目,通过引进大型项目为我区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空间和机遇。

(十三)创新招商模式,拓展引资空间

按照自治区和柳州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为手段,以“集约用地、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为指导,树立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绿色招商等新理念,在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坚决摈弃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投资强度的项目。以河西工业园区、“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正在逐步完善的西鹅片区、旧机场片区路网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工业方面,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重点引进汽车、工程机械核心部件、电子部件等本地缺少的项目以及其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项目;在商贸服务业方面,以引进现代物流、金融、商务、信息平台和工程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为重点,积极改善产业配套条件;以商贸流通、高档酒店、休闲旅游观光以及完善片区商业中心功能和休闲观光景点基础设施等项目为重点,依托西部机械城核心区,提升城市西部服务业整体水平。通过引进新项目,不断优化我区经济结构,扩大经济发展后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区产业不断升级和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十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使外来投资商进得来、愿意留、能发展。继续坚持我区行之有效的“三心一全程”的优质服务品牌,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工作,强化招商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以优质高效的投资促进服务,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六、加快城镇化步伐,提升城市化水平

按照拓展城区空间、完善城区功能、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区品位的发展思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筑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功能设施,促进宜居柳南升级。

(十五)突出特色,合理布局

对辖区各主要片区功能进行合理划分。西鹅片区:围绕西鹅外环路、柳工大道,重点打造以汽车、机械零部件生产基地、现代物流中心为主要内容的西部机械城。飞鹅片区:重点发展日用品、百货为主的商贸业。河西片区:重点发展金融、餐饮、旅店为主的服务业。旧机场片区:重点发展五金、机电、小型物流为主的服务业。太阳村镇西北片区: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沿江景观带:从红光桥至壶西桥段,主要打造西堤画廊景观带;壶西桥至白露大桥段,发展沿江居住带;白露大桥以西,主要依托金太阳项目,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带。

(十六)协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我区城市路网建设,全面提升路网通行能力。重点推进西鹅路、西堤北路(壶西桥至白露桥沿江道路)、柳州市航二路西延长线及编组站下穿通道工程(联系柳工大道和旧机场片区)、城邕路、永前路、柳邕路南段、石烂路延长线、飞鹅片区路网、磨滩路片区路网、基隆片区路网建设等,把柳南区打造成为交通运输便利的城区。

(十七)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对火车南站广场、广雅大桥西面周边地区等区域进行改造,增加单位土地建筑的容积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居住功能,改善居住条件。

(十八)提升城市基础管理水平。紧紧围绕社区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突出服务、自治两个重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致力提高社区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社会基础管理的能力,使社区成为社会基层基础管理、服务的依托,成为社会成员的依靠。通过天网工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数字城管等平台,整合资源,提升城市基础管理水平。

(十九)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制规范、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和管理体系,促使柳南区环境质量逐年提升,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总体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我区,到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七、大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加快民生项目建设,统筹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提高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

(二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服务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围绕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统筹解决就业;健全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展就业专项援助,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二十一)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新农保覆盖面;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逐步将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面;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征缴,按照“五险合一”征缴模式,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等参加社会保险。

(二十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

形成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其他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方式,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优化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二十三)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福利机构,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管理方式,建设一批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规范福利机构管理。开展“阳光工程”,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和谐柳南升级。

(二十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提高辖区居民文明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引导和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城市文明,增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促进全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综合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十五)推进科技进步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支撑和引领未来柳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牢固;加快科技普及推广,提高各类人群的科技素质;突出抓好产学研、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加强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河西工业园区在自主创新中的基地作用,优化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大科普投入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二十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深入实施教育科学发展“1+5”文件,打造教育强区。进一步强化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全区中小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升级转型。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重点加快普及农村学前教育。2015年,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和农村地区学前一年入园率保持在98%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充分发挥明星教师示范作用,深入开展EEPO有效教育实验,认真做好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力度,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进一步调整优化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良性发展。

(二十七)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以绩效考核、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积极开展防治地中海贫血、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等重大疾病防控项目。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面貌。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和整顿力度。

(二十八)全面提升人口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改革,在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下功夫,积极抓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加强以优生促进工程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

(二十九)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柳南区文化馆、图书馆,协调推进在旧机场片区、西鹅片区建设文化休闲广场,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覆盖面广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继续做好“欢乐柳江南”等群众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比赛,支持基层单位举办综合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促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三十)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高社会各界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强基层武装部。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筑牢人民防空防线。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创新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方法、举措,继续创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

专栏7

                        社会事业主要项目

教育项目:潭中西路小学、潭中西路中学、国际幼儿园建设工程;推进旧机场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布点,新建2所小学、2所初中、1所幼儿园

卫生项目西鹅卫生院、南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推进旧机场片区、西鹅片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衡布点,新建银山南环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柳工大道旁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体育项目旧机场片区休闲广场、柳南区文化馆、图书馆。

九、加强社会稳定工作,推进“平安柳南”建设

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平安柳南”建设为载体,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营造祥和安宁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大局。

(三十一)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加强镇(街道)、村、重点地区和主要交通要道、重点路段以及居民住宅小区的社会治安技防建设,全面提高科技防范整体水平。发挥专职巡防队伍作用,加强街道路面治安防控。落实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推广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覆盖到全部街道办事处,不断提高流动人员管理水平。

(三十二)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纠纷”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和“村级接访”活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认真排查和妥善处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十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提高打击的针对性、主动性、时效性。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以及盗窃、抢夺、抢劫等多发性侵财型犯罪。深入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的整治活动,巩固整治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十四)完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到人,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任重而道远。要不断深化服务型政府理念,采取有力措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保障规划顺利实现。

(三十五)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一府两院”的执法主体作用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人民团体、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深入开展“六五”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律六进”工作,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环境,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促进公民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公民法治理念,增强公民的知法守法意识。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继续深化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不断完善科学、合理、高效的城管执法网络。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促进司法公正。推进审判工作改革,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深化检察工作改革,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等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十六)建设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单位改革步伐。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提升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网站和网上审批制度建设,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服务企业的能力。改进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健全干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十七)完善机制 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要主动作为,发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柳南精神,依靠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赢得他们对城区发展的理解和支持,逐步突破项目规划、申报、土地、融资、建设瓶颈。要主动做项目规划,规划先行,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区的发展。要扎实地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借脑,聘请专业机构、专家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扎实,使项目能更快通过各项审批。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符合城区实际的投融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合作,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保证重大项目顺利实施;集中财力着力解决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要做深做实专项规划,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切实成为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衔接的原则,重视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积极主动与市级部门做好联系、沟通工作,使我区的“十二五”规划与市“十二五”规划相契合。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优化用人环境,加快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训、管理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软环境,吸引、交流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智力支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十一五”柳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十一五”柳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单位:%

十一五”期柳南区财政收入(单位:亿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十一五”柳南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单位:%

十一五”期柳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民生投入一览表(单位:万元)

十一五”柳南区民生投入增长速度(单位:%

十一五”期柳南区教育投入一览表(单位:万元)



十二五规划

柳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柳南区委员会关于制定柳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自治区和柳州市规划指导下制定的本纲要,对于今后五年内紧紧抓住机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回顾与展望

柳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时期(下称“十二五”时期,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是我区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妥善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新挑战,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柳南区发展突飞猛进的五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柳南精神,以建设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为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实施“二次创业”,促进了城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迈入了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的行列,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全区实现五大指标“三个翻二番”和“二个翻三番”。地区生产总值、三产营销总额、财政收入实现翻二番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9.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 134亿元,增长了6倍;三产营销总额从2005年的83.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0亿元,增长了4倍;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5.07亿元增至2010年的20.5亿元,增长了3倍。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三番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1.3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0.5亿元,增长了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5.21亿元增至2010年的57亿元,增长了10倍。

——城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们举全区之力,重拳出击,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河西工业区建设为龙头,依托柳工、五菱等主机厂大力发展配套型产业,做大做强工业。工业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迈入了工业强区的行列。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柳州市第一个实现工业产值超百亿的城区;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一百亿元;20109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广西县区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产值率先过百亿的城区。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柳南区以商贸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经济格局,带动了整个城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围绕谷埠街国际商城、新时代商业港、汽车贸易园等重点项目,推进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建设和培育,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了“桂中现代物流新商埠”。2006年三产营销额突破100亿元,2007年突破200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0亿元),2008年突破300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3亿元),2009年达到346.85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7亿元),2010年预计达到420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商贸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

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风貌改造,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金太阳”都市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和生态养殖园项目为带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外来投资。五年来共引进招商项目235个,计划投资总额221亿元,累计实际到位资金209.34亿元,利用境外资金1.92亿美元,招商引资总额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外来投资总额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结构优化和快速发展。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以创业促就业的体系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十一五”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136元增加到2010年的18810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3.1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324元增加到2010年的8140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9.62%。坚持每年开展为民办实事的活动,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建设了一批“民心工程”。深入开展了“城乡清洁工程”,绿化美化城市,为居民营造了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关心关注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动工建设广西第一个城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训练综合大楼。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创造性地开展“村级接访”工作,把信访工作触角向下延伸,开启了一扇了解农情民意的新窗口,构建了一个解民忧的新平台,基本实现了“将矛盾纠纷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的目标,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09年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河西街道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五菱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称号,是广西唯一同时获得示范城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城区。开展了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团结和谐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加强了“平安柳南”建设。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各种义务巡逻队,群防群治,打造“平安柳南”。“天网工程”一期全面建成,荣获“自治区科技强警示范城区”称号;辖区治安状况不断好转,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连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2010年投入600多万对辖区116所中小学(幼儿园)设置警务室,配备专业保安,配备相应警械。柳南公安分局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优秀公安局”称号,是柳州市公安系统十年来的最高荣誉;柳南区法院成为柳州市唯一荣获并蝉联自治区“十佳法院”单位,创十多年来柳州市法院系统的最高荣誉;柳南区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集体一等功(广西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4个单位),是柳州市检察系统近30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区司法局及基层司法所多次荣获自治区先进称号,2010年柳南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区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科教文卫体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强了科技科普工作,荣获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和自治区科普先进城区称号。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实现“两基”达标,荣获柳州市、自治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明星教师”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正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欢乐柳江南”、“今日柳南”论坛等文化品牌逐步形成,2009年开展庆祝柳南区建区30周年系列活动,选出30名“建区30年来对柳南区有重大贡献和重大影响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完成了《柳南区志(1990-2005年)的修编工作。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荣获柳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8年荣获柳州市唯一的“文明城区”荣誉称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多项成果和活动获中央文明办、自治区和柳州市嘉奖。区委宣传部荣获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开展军民共建,做好拥军爱民、拥政爱民工作,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连续六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称号。

人口计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成立“关爱驿站”、“同乡会”、“新柳州人服务中心”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平台,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服务工作走在了广西前列,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县区”和“创新县区”。2009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夯实基层基础,为居民群众提供一流的服务。本级财政先后投入20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起了城区政务服务中心1个,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7个, 50个社区和16个村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是目前广西政务服务平台最好的城区。

经过“十一五”快速发展,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末与“十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79%提高到2010年的10.63%,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52%提高到2010年的8.10%,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6.32%提高到2010年的10.25%;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2.6%提高到2010年的5.70%。柳南在柳州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主要指标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结果评价

经济发展类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122亿元

完成134亿元,年均增长46.7%

完成

财政收入

20亿元

完成20.5亿元,年均增长32.24%

完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9亿元

完成57亿元,年均增长61.36%

完成

工业总产值

170亿元

完成210.5亿元,年均增长58.03%

完成

三产营销总额

400亿元

完成420亿元,年均增长38.01%

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0亿元

完成130亿元,年均增长36.16%

完成

人民生活类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以下

控制在7以下

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10%以上

年均增长13.16%

完成

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10%以上

年均增长19.62%

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累计5万个以上

累计6.28万个

完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累计3000人以上

累计4000

完成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5%以下

控制在4.3%以下

完成



专栏2

                 柳南区与柳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年份

指标(亿元)

2005

2010年预计

柳州市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柳州市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512

19.43

3.79%

1260.3

134

10.63%

工业总产值

846.45

21.36

2.52%

2600

210.5

8.10%

固定资产投资

200.69

2006年)

5.21

2006年)

2.6%

2006年)

1000

57

5.70%

财政收入

80.19

5.07

6.32%

200

20.5

10.25%

柳南区与广西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年份

指标(亿元)

2005

2010年预计

广西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广西

柳南区

柳南所占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4075.75

19.43

0.48%

9000

134

1.49%

工业总产值

3951.67

21.36

0.54%

10000

210.5

2.11%

固定资产投资

2246.57

2006年)

5.21

2006年)

0.23%

2006年)

8000

57

0.71%

财政收入

475.37

5.07

1.07%

1200

20.5

1.71%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柳南区“建设更高水平的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的关键时期。综合判断形势,柳南区发展在“十二五”时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从机遇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将进入空前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广西迎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历史性机遇,将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柳州作为西江经济带最大的工业城市,在西江经济带中的龙头地位将日益凸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逐步深入,柳州打造中国—东盟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汽车产业集群中心将拥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国际国内大环境对柳南发展总体有利。“十二五”时期,是柳南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重要时期。

从外部看,辖区内的柳工、五菱等主机厂在“十二五”期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为我们发展配套业、延伸产业链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内部看,我区在“十一五”期迈入了广西经济强区的行列,城区综合实力位居广西城区前列,河西工业区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建设阶段,必将带动我区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大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柳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清晰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措施,全区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提高,“扎实向上,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空前高涨,这为“十二五”时期加快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

从挑战来看,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柳州的发展重点向东,新一轮县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异常繁重,城乡二元结构仍然非常明显,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民生改善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柳南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三)“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主动作为,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柳南精神,坚持“二产强区,三产富区,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建成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产业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都市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把柳南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广西经济强区和社会事业先进城区。

2、“十二五”时期发展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始终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城乡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内外开放、经济与社会等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工业和服务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根本动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区。

——坚持绿色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城区。

——坚持和谐发展。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富民、惠民、安民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自治区、柳州市党委、政府的目标任务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和柳南发展实际,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财政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三产营销总额达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300亿元以上。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做优一产”的思路,推动产业结构转变为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发展的新格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十二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9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5元,年均增长12%。就业更加充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教育质量和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管理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区形象大幅提升。“平安柳南”建设和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和谐柳南”建设取得新进步。

专栏3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增长类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00以上

17%以上

预期性

工业总产值(亿元)

600以上

24%以上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亿元)

200以上

24%以上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40以上

15%以上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70以上

10%以上

预期性

三产营销总额(亿元)

700以上

11%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30以上

12%以上

预期性

人民生活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000以上

10%以上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4000以上

12%以上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以下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6%以下


约束性

生态环境类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二、做大做强工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工业主导战略为指引,以产业升级为推力,以河西工业园区为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工业经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产业积聚,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配套优势,打造区域特色鲜明、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新型工业化格局,成为独具特色的广西工业强区。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5亿元。

(四)完善工业规划布局

按照“存量优化、增量集中、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思路,结合柳州市打造快环经济圈的思路,在河西工业区现有基础上,沿西鹅外环路向南延伸,科学规划,完善布局,构筑“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产业走廊(西鹅—拉堡工业走廊)”,形成工业产业向工业园区、工业走廊聚集的基本格局。

工业区一区与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柳工国际工业园”,重点引进为柳工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重点发展路面机械、通用机械、工程机械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件产业,形成机械产业企业集群。

工业区二区重点引进高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良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形成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企业集群。

工业区三区重点引进为主机厂微型车配套冲压件、塑料件、座椅、车身附件汽车空调等企业,重点打造成集微型车零部件生产、专用车生产的企业集群。

工业区四区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 “上汽通用五菱工业园”,重点引进发展中级轿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形成中级轿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集群。

继续沿西鹅外环路向南延伸,科学规划,完善布局,策划河西工业区五区、六区等项目,在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引进一批商业、居住、物流配送等项目,打造“西鹅—拉堡工业走廊”经济带。

(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力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以河西工业园区为平台,依托三大主机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柳南,大力培植为五菱、柳工配套的骨干企业。不断推进产业积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有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规模,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发展和壮大汽车、工程机械零配件产业。

——积极推进战略型新兴产业。积极引导企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培育工业产业多元化。在大力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同时,结合我区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发展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工业产业多元化。

(六) 完善产业发展要素 打造西部机械城核心区

积极完善河西工业区的规划,与主机厂一起做整体的片区规划。参照主机厂的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完善产业发展要素支撑。综合考虑科研、制造、贸易、物流、总部办公、人居用地的配置;考虑一、二、三产的衔接带动;考虑交通、物流的组织;考虑人才居住、教育、娱乐的人居环境;考虑工业文化的营造,把河西片区打造成为一个产业链更加完整、配套支撑更加完善的汽车、工程机械产业城。形成柳州市东有汽车城,西有机械城的格局。

专栏4

                         工业主要项目

河西工业区(一、二、三、四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柳州市五菱联发搬迁项目、上汽华域集团系列项目、广西柳工装载机大型机及出口机制造项目、柳州市银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扩大产能项目,福耀玻璃、大锰、晨德、广泰等公司新建厂房项目,柳州广菱模具、金旭、金茂、路遥、桂财等公司搬迁项目以及超顺、吉凯恩、虎森、贝铮达等公司扩大产能项目等。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和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推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升级。“十二五”期末实现三产营销总额700亿元以上,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以上。

(七)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围绕西鹅外环路、柳工大道沿路建设和发展零配件、农产品、粮油、日用百货等专业物流基地,为工业、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物流园区布局,重点推进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物流贸易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引导各类小型物流企业,通过搬迁、整合、重组,向外环路物流片区聚集,实现物流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

——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畅通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聚集的渠道。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发展及整合辖区科技投融资机构、产品和资源,形成集贷款、股权投资等全方位的综合经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的投融资服务,成为支持本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金融服务业在潭中西路周边,积极吸纳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形成金融业的集聚区,构架河西片区金融中心,提升区域金融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汽车服务业。着力建设汽车贸易园二期,发展集汽车展示、销售、维修保养和汽车文化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业,与汽车工业配套形成汽车产业链。加快汽配城项目的建设,完善汽车后服务功能,引导汽车服务业集聚发展。

(八) 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一批市场,将一些基础设施陈旧、功能单一、交通不便的市场,通过市场搬迁、改造、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重点对新风时代广场、汽车南站金鹅市场、柳邕机电批发市场等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一批现代化的新型大市场。继续对飞鹅片区、旧机场片区、河西片区等商业片区的业态进行提升。进一步加大对飞鹅商圈的培育力度,对商圈业态进行整体提升,优化布局和结构。积极引导旧机场片区的生活资料批发市场群及货运物流市场群向西外环路的现代物流园、大市场聚集。推进金绿洲星光大道等重点商贸项目,构架河西片区商业中心。全面升级改造辖区的集贸市场,调整农贸市场布局,新建一批集贸市场,进一步优化购物环境,方便群众生活

——社区服务业。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创办家政、养老、物业、托幼、保洁、维修、婚介、商品配送等多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初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服务项目体系把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使社区服务成为城市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点。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

——房地产业。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加大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力度;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培育壮大房地产租赁市场

专栏5

                       服务业主要项目

现代物流业主要项目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广西柳州粮油食糖批发仓储物流贸易中心、东盟国际物流园区、西南物流中心、华厦物流等。

商贸流通业主要项目新风时代购物广场、汽车南站金鹅市场改造项目、柳邕机电批发市场、东盟小商品配送中心、新时代商业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星光大道项目、汽配城

农贸市场改造:五菱市场、河西市场、铁道集贸市场、永前市场、菜园屯市场改造等。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九)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通过不断策划新的子项目,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开发文笔山,发展旅游文化、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代养殖业,转变养殖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养殖生态园区项目。做好特色农业基地规划布局,推进以上等村为重点的韭黄基地建设,以四合村、长龙村、桐村为重点的万亩低产林(田)改造,以太阳村为重点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大以水库除险、农田排灌渠系、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争取中央及自治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力争“十二五”期内完成我区所有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大投入,加强协调,在“十二五”期内将近郊农村人口饮水纳入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范围及解决远郊农村清洁水源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村屯道路按有关标准规范设计、施工,完善配套设施和后续管护机制,力争“十二五”期内完成我区农村所有村屯道路硬化改造。

(十一)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加快推进基隆、渡口、磨滩、新云、帽合、门头、竹鹅等城中村的改造步伐,合理规划农民回建地、三产用地,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太阳村镇集镇规划,使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有效对接。加快太阳村镇的集镇改造项目,增强小城镇的集聚能力,引导资源向小城镇的有序流动。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改变桐村、四合等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

(十二)协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推进“金太阳”项目、现代养殖生态园区内的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在我区桐村、四合等行政村开展的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我区林改工作任务,落实好各项配套政策。

专栏6

                       现代农业主要项目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金太阳”项目(包括高经济产业园、台湾高经济园等子项目)、文笔山文化大观园项目等。

养殖业项目:柳州市现代养殖业产业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村道路硬化、自然村道路通达通畅等

产业基地工程上等村韭黄基地,四合村、长龙村、桐村万亩低产林(田)改造,太阳村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

五、加大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紧紧抓住自治区“两区一带”发展布局以及柳州市打造 “广西汽车城” 的发展契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柳州西部经济区发展,主动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全方位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合作,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规划,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引进有产业带动和影响作用的大项目,通过引进大型项目为我区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空间和机遇。

(十三)创新招商模式,拓展引资空间

按照自治区和柳州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坚持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为手段,以“集约用地、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为指导,树立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绿色招商等新理念,在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坚决摈弃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投资强度的项目。以河西工业园区、“金太阳”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正在逐步完善的西鹅片区、旧机场片区路网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工业方面,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重点引进汽车、工程机械核心部件、电子部件等本地缺少的项目以及其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项目;在商贸服务业方面,以引进现代物流、金融、商务、信息平台和工程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为重点,积极改善产业配套条件;以商贸流通、高档酒店、休闲旅游观光以及完善片区商业中心功能和休闲观光景点基础设施等项目为重点,依托西部机械城核心区,提升城市西部服务业整体水平。通过引进新项目,不断优化我区经济结构,扩大经济发展后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区产业不断升级和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十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使外来投资商进得来、愿意留、能发展。继续坚持我区行之有效的“三心一全程”的优质服务品牌,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工作,强化招商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以优质高效的投资促进服务,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六、加快城镇化步伐,提升城市化水平

按照拓展城区空间、完善城区功能、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区品位的发展思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筑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功能设施,促进宜居柳南升级。

(十五)突出特色,合理布局

对辖区各主要片区功能进行合理划分。西鹅片区:围绕西鹅外环路、柳工大道,重点打造以汽车、机械零部件生产基地、现代物流中心为主要内容的西部机械城。飞鹅片区:重点发展日用品、百货为主的商贸业。河西片区:重点发展金融、餐饮、旅店为主的服务业。旧机场片区:重点发展五金、机电、小型物流为主的服务业。太阳村镇西北片区: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沿江景观带:从红光桥至壶西桥段,主要打造西堤画廊景观带;壶西桥至白露大桥段,发展沿江居住带;白露大桥以西,主要依托金太阳项目,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带。

(十六)协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我区城市路网建设,全面提升路网通行能力。重点推进西鹅路、西堤北路(壶西桥至白露桥沿江道路)、柳州市航二路西延长线及编组站下穿通道工程(联系柳工大道和旧机场片区)、城邕路、永前路、柳邕路南段、石烂路延长线、飞鹅片区路网、磨滩路片区路网、基隆片区路网建设等,把柳南区打造成为交通运输便利的城区。

(十七)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对火车南站广场、广雅大桥西面周边地区等区域进行改造,增加单位土地建筑的容积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居住功能,改善居住条件。

(十八)提升城市基础管理水平。紧紧围绕社区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突出服务、自治两个重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致力提高社区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社会基础管理的能力,使社区成为社会基层基础管理、服务的依托,成为社会成员的依靠。通过天网工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数字城管等平台,整合资源,提升城市基础管理水平。

(十九)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制规范、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和管理体系,促使柳南区环境质量逐年提升,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总体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我区,到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柳州市下达指标内。

七、大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加快民生项目建设,统筹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提高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

(二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服务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围绕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统筹解决就业;健全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展就业专项援助,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二十一)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新农保覆盖面;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逐步将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面;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征缴,按照“五险合一”征缴模式,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等参加社会保险。

(二十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

形成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其他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方式,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优化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二十三)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福利机构,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管理方式,建设一批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规范福利机构管理。开展“阳光工程”,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和谐柳南升级。

(二十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提高辖区居民文明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引导和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城市文明,增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促进全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综合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十五)推进科技进步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支撑和引领未来柳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牢固;加快科技普及推广,提高各类人群的科技素质;突出抓好产学研、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加强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河西工业园区在自主创新中的基地作用,优化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大科普投入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二十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深入实施教育科学发展“1+5”文件,打造教育强区。进一步强化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全区中小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升级转型。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重点加快普及农村学前教育。2015年,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和农村地区学前一年入园率保持在98%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充分发挥明星教师示范作用,深入开展EEPO有效教育实验,认真做好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力度,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进一步调整优化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良性发展。

(二十七)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以绩效考核、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积极开展防治地中海贫血、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等重大疾病防控项目。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面貌。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和整顿力度。

(二十八)全面提升人口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改革,在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下功夫,积极抓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加强以优生促进工程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

(二十九)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柳南区文化馆、图书馆,协调推进在旧机场片区、西鹅片区建设文化休闲广场,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覆盖面广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继续做好“欢乐柳江南”等群众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比赛,支持基层单位举办综合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促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三十)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高社会各界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强基层武装部。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筑牢人民防空防线。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创新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方法、举措,继续创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

专栏7

                        社会事业主要项目

教育项目:潭中西路小学、潭中西路中学、国际幼儿园建设工程;推进旧机场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布点,新建2所小学、2所初中、1所幼儿园

卫生项目西鹅卫生院、南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推进旧机场片区、西鹅片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衡布点,新建银山南环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柳工大道旁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体育项目旧机场片区休闲广场、柳南区文化馆、图书馆。

九、加强社会稳定工作,推进“平安柳南”建设

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平安柳南”建设为载体,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营造祥和安宁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大局。

(三十一)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加强镇(街道)、村、重点地区和主要交通要道、重点路段以及居民住宅小区的社会治安技防建设,全面提高科技防范整体水平。发挥专职巡防队伍作用,加强街道路面治安防控。落实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推广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覆盖到全部街道办事处,不断提高流动人员管理水平。

(三十二)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纠纷”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和“村级接访”活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认真排查和妥善处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十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提高打击的针对性、主动性、时效性。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以及盗窃、抢夺、抢劫等多发性侵财型犯罪。深入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的整治活动,巩固整治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十四)完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到人,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任重而道远。要不断深化服务型政府理念,采取有力措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保障规划顺利实现。

(三十五)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一府两院”的执法主体作用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人民团体、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深入开展“六五”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律六进”工作,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环境,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促进公民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公民法治理念,增强公民的知法守法意识。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继续深化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不断完善科学、合理、高效的城管执法网络。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促进司法公正。推进审判工作改革,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深化检察工作改革,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等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十六)建设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单位改革步伐。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提升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网站和网上审批制度建设,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服务企业的能力。改进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健全干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十七)完善机制 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要主动作为,发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柳南精神,依靠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赢得他们对城区发展的理解和支持,逐步突破项目规划、申报、土地、融资、建设瓶颈。要主动做项目规划,规划先行,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区的发展。要扎实地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借脑,聘请专业机构、专家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扎实,使项目能更快通过各项审批。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符合城区实际的投融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合作,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保证重大项目顺利实施;集中财力着力解决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要做深做实专项规划,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切实成为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衔接的原则,重视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积极主动与市级部门做好联系、沟通工作,使我区的“十二五”规划与市“十二五”规划相契合。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优化用人环境,加快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训、管理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软环境,吸引、交流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智力支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十一五”柳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十一五”柳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单位:%

十一五”期柳南区财政收入(单位:亿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十一五”柳南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单位:%

十一五”期柳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十一五”期柳南区民生投入一览表(单位:万元)

十一五”柳南区民生投入增长速度(单位:%

十一五”期柳南区教育投入一览表(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