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细说我们的非遗

来源: 柳南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   发布日期: 2022-06-11 16:10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柳南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6月9日,柳南区开展了“2022年柳南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高沙锣鼓表演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声声锣鼓响彻校园内外,紧接着中国传统器乐节目《非遗“侗家三宝”》、笛子独奏《塞上铁骑》、古筝独奏《香山射鼓》、唢呐独奏《胜利》、二胡独奏《塞马》轮番上阵,上演了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6月2日,柳南区文化馆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以“拓印”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孩子们对传承保护非遗的意识,形成非遗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柳南区通过积极深度挖掘,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力度。目前,柳南区现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3项(1项处于公示中)、城区级非遗项目7项,自治区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5人、城区级传承人7人、1个市级非遗传承团体。

柳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高沙锣鼓 ——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高沙锣鼓”是民间击打乐器的一种,始于缅怀历史,祭奠先祖之用,后经不断演绎、充实,逐渐发展用于祭祀、婚嫁、庆贺丰收、庆典等节庆日,其多样性的表演形式也流传至今。因其广泛流传于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而得名,又称“八宝会”。“八宝”即双龙、灯笼、罗汉、长矛、关刀、大刀、三叉、狮子、仙鹤。随后是抬着敲打的锣鼓蓬,有桶鼓一个,大锣、碗锣各一个,还有钹、唢呐、竹笛等。其曲目内容广泛,共有10个板(曲)。

作为汉族民间艺术的“高沙锣鼓”,它既有远古时代表达汉族民间生活情趣、反映当时祭祀习俗的独特性,又有外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音律风格,加之巧妙地融合当地的乐曲形式,逐渐形成一种地方特色乐器。“高沙锣鼓”演奏起来虽然没有北方乐鼓的粗犷豪放,也没有“两广”地区大鼓大锣的喧天狂奏,但它采用独特的敲打技艺,通过拟声、状形、达意、传情、描事等演奏手法,生动地反映出人民生活生产场景与情趣,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热爱生活。演奏中,节奏轻重缓急、强弱交替,旋律时而铿锵有力,如狂风疾雨般火爆热烈;时而浅吟低唱,如涓涓细流般韵味悠长,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洛满水油堆制作技艺——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洛满水油堆,产自柳南区洛满镇,色泽金黄,色美味甜,细嫩柔软,油而不腻,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维生素等物质,常食水油堆,不仅能解饥果腹,还具有一定的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功效,是柳州乃至整个广西的知名美食。

水油堆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和粘米,核心佐料是糖油。洛满水油堆在选料、火候、制作等方面都很有讲究。好的水油堆选用优质大粒糯米和粘米,细磨成浆,滤水榨干后,反复搓揉成湿水粉团,制成杯口大小、圆形扁状的水油堆馍,然后架锅烧柴,按油与糖的比例加入糖油,将水油堆馍放入油锅,用汤瓢不断地推动,当水油堆馍从锅底浮起来时,再添入适量糖油,片刻后即可将水油堆捞起。在起锅后的水油堆上均匀铺撒白砂糖和芝麻,色香味俱全的洛满镇水油堆就做成了。

柳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自治区级第四批高沙锣鼓非遗传承人——林万文(左3)

自治区级第七批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木华

市级第五批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生(左一)

市级第五批高沙锣鼓非遗传承人——谭慧(左二)

市级第五批洛满水油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郑翠玉

城区级第二批高沙锣鼓非遗传承人——余玥

城区级第二批流山辣椒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韦兰芳

城区级第二批流山南瓜干油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韦巧芬

接下来,柳南区将进一步挖掘辖区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开展非遗调研工作,积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人人参与传承保护,人人共享非遗成果的新格局。


×
×
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细说我们的非遗
来源:柳南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时间:2022-06-11 16:10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柳南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6月9日,柳南区开展了“2022年柳南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高沙锣鼓表演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声声锣鼓响彻校园内外,紧接着中国传统器乐节目《非遗“侗家三宝”》、笛子独奏《塞上铁骑》、古筝独奏《香山射鼓》、唢呐独奏《胜利》、二胡独奏《塞马》轮番上阵,上演了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6月2日,柳南区文化馆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以“拓印”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孩子们对传承保护非遗的意识,形成非遗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柳南区通过积极深度挖掘,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力度。目前,柳南区现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3项(1项处于公示中)、城区级非遗项目7项,自治区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5人、城区级传承人7人、1个市级非遗传承团体。

柳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高沙锣鼓 ——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高沙锣鼓”是民间击打乐器的一种,始于缅怀历史,祭奠先祖之用,后经不断演绎、充实,逐渐发展用于祭祀、婚嫁、庆贺丰收、庆典等节庆日,其多样性的表演形式也流传至今。因其广泛流传于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而得名,又称“八宝会”。“八宝”即双龙、灯笼、罗汉、长矛、关刀、大刀、三叉、狮子、仙鹤。随后是抬着敲打的锣鼓蓬,有桶鼓一个,大锣、碗锣各一个,还有钹、唢呐、竹笛等。其曲目内容广泛,共有10个板(曲)。

作为汉族民间艺术的“高沙锣鼓”,它既有远古时代表达汉族民间生活情趣、反映当时祭祀习俗的独特性,又有外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音律风格,加之巧妙地融合当地的乐曲形式,逐渐形成一种地方特色乐器。“高沙锣鼓”演奏起来虽然没有北方乐鼓的粗犷豪放,也没有“两广”地区大鼓大锣的喧天狂奏,但它采用独特的敲打技艺,通过拟声、状形、达意、传情、描事等演奏手法,生动地反映出人民生活生产场景与情趣,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热爱生活。演奏中,节奏轻重缓急、强弱交替,旋律时而铿锵有力,如狂风疾雨般火爆热烈;时而浅吟低唱,如涓涓细流般韵味悠长,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洛满水油堆制作技艺——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洛满水油堆,产自柳南区洛满镇,色泽金黄,色美味甜,细嫩柔软,油而不腻,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维生素等物质,常食水油堆,不仅能解饥果腹,还具有一定的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功效,是柳州乃至整个广西的知名美食。

水油堆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和粘米,核心佐料是糖油。洛满水油堆在选料、火候、制作等方面都很有讲究。好的水油堆选用优质大粒糯米和粘米,细磨成浆,滤水榨干后,反复搓揉成湿水粉团,制成杯口大小、圆形扁状的水油堆馍,然后架锅烧柴,按油与糖的比例加入糖油,将水油堆馍放入油锅,用汤瓢不断地推动,当水油堆馍从锅底浮起来时,再添入适量糖油,片刻后即可将水油堆捞起。在起锅后的水油堆上均匀铺撒白砂糖和芝麻,色香味俱全的洛满镇水油堆就做成了。

柳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自治区级第四批高沙锣鼓非遗传承人——林万文(左3)

自治区级第七批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木华

市级第五批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生(左一)

市级第五批高沙锣鼓非遗传承人——谭慧(左二)

市级第五批洛满水油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郑翠玉

城区级第二批高沙锣鼓非遗传承人——余玥

城区级第二批流山辣椒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韦兰芳

城区级第二批流山南瓜干油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韦巧芬

接下来,柳南区将进一步挖掘辖区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开展非遗调研工作,积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人人参与传承保护,人人共享非遗成果的新格局。

主办单位:柳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柳南区发展和改革局
地址:柳州市柳南区潭中西路10号柳南区政府元信大楼11楼
电话:0772-3725701 邮箱:lnqfgj@163.com
网站标识码:4502040001